一本會客室:談天說書

我的閱讀主義:文字可到影像不可觸及之地(鄧璐博士)

mybookone

#一本讀書會  閱讀推廣人,知名財經媒體人、廣東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持人,全國首檔紀實科技訪談節目《鄧璐時間》總導演、策劃人鄧璐博士,分享了自己寫作《改變世界的12種科技力量》創作心得。

「你會發現在訪談過程中,還有許多湧動的情感、智識,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並無法完全體現出來。這些地方,或許只有文字才能夠到達。」

聊到在資訊社會,每個人都必然會面臨「資訊焦慮」和「訊息繭房」的困境時,鄧璐博士對此的看法反而是樂觀的。她以瞭解「一本讀書會」舉例,她認為讀者們從甚麼樣的平台瞭解到「一本讀書會」並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人最終聚集在文字的海洋裡,有了一個能夠交流和溝通的後花園。我們並不需要過度去擔憂人是如何獲取資訊的,而應該關心,人是否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訊息。

對於「『過程』和『結果』之間的關係」的思考,也體現在她的創作動機裡。《鄧璐時間》自2018年起推出至今,節目創新性地融合紀錄片式訪談、真人秀、紀實拍攝等多元呈現方式,通過「對話+紀實」,獨家專訪鐘南山院士、李東生、霍啓剛、單霽翔、馬蔚華、高文院士等多位領軍人物。作為中國科技類專題和人物深度訪談,在業界獨樹一幟並連續播出了四季。2024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推優節目。

她說道,一開始並沒有對《鄧璐時間》能夠取得很高的成就懷有期待。她只是覺得,自己應該先竭盡全力完成它,享受和采訪者之間智慧和思想的溝通。在訪談中,她逐漸意識到,「交流」本身未必需要尋求「正確」,語言總會有理解的誤區,但是思想總會撞出合適的火花。

但同時,她認為文字有著碎片化訊息所沒有的強大力量。例如,在做節目的過程中,她便需要取捨素材,將那些漫談濃縮成為一檔三十五分鐘左右的節目。許多不經意間碰撞出來的瞬間,便在篩選的過程中被過濾了,但它們同樣是值得銘記的。

因而在這些「視頻」、「畫面」和「聲音」無法到達的地方,她認為這便是文字存在的意義。她懷著對於被訪者的尊重寫作這本書,想盡可能記錄下她的所思所感,為這個時代留下一個小小的註腳。

鄧璐博士推薦書單:
https://reurl.cc/VMV7Oy